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胃肠道间质瘤应用钡剂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研究

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临床消化道间叶肿瘤中,胃肠道间质瘤较为常见,该病症以干细胞非定向分化为主要表现[1]。近些年,由于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分析CT扫描以及钡剂造影后的影像学资料,使得人

在临床消化道间叶肿瘤中,胃肠道间质瘤较为常见,该病症以干细胞非定向分化为主要表现[1]。近些年,由于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分析CT扫描以及钡剂造影后的影像学资料,使得人们对该病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作为现阶段临床广泛使用的诊断方式,CT扫描能促使胃肠道间质瘤达到较高检出率,从而为该病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3]。因此本文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从而对胃肠道间质瘤应用钡剂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特征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年龄为35~68岁,平均年龄为(48.12±3.18)岁。 临床主要表现:食欲减退、腹部剧烈疼痛、四指按压腹部包块感明显、大便呈黑褐色,且一些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不全性肠梗阻。 1.2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钡剂造影及CT扫描。具体为:根据1∶2比例稀释钡水后,指导患者口服200mL。然后对患者胃肠道采用螺旋CT进行扫描,间隔时间为15min/次,对其压迫相、充盈相、黏膜相进行观察。然后采用螺旋CT扫描仪(产自西门子公司)进行CT扫描,采用5mL碘海醇对患者实施外周静脉注射,将药液采用高压注射器向患者静脉血管中全部注入。以动脉期25s、静脉期70s作为扫描延迟时间,认真分析扫描所获得的影像学资料,观察分析间质瘤性质、部位、CT影像特征及钡剂造影表现。 2.结果 2.1 间质瘤性质、部位 30例患者中,间质瘤良性8例、恶性15例、交界性7例。病变组织集中部位:(1)肠道部位10例,其中位于空肠者4例,即1例恶性、1例良性、2例交界性;位于十二指肠者5例,即1例恶性、2例良性、2例交界性;位于升结肠1例,为恶性。(2)胃部17例。即11例恶性、5例良性、1例交界性。(3)腹膜部位3例,为恶性。 2.2 CT影像特征 经CT平描:(1)8例良性胃肠腔受压变窄,且胃肠局部腔壁增厚;平扫表现为边缘较规则,密度均匀;其中1例存在条状钙化灶,内部见点;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均匀强化。(2)7例交界性经扫描显示病灶肿块同时向腔内外生长,且边缘比较规则;其中1例平扫密度均匀,4例经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均匀强化;另外2例内部存在圆形不强化区或者不同强化区。(3)7例恶性均显示病灶具有较大肿块,且向胃肠腔内部侵入,平扫显示内部多发或者单发低密度病灶,且存在条状钙化。增强扫描其中3例,结果显示内有1~3个低密度无强化区,且不均匀强化者2例,不强化区轮廓不规则,而靠近胃肠壁处明显强化。 2.3 钡剂造影表现 30例患者中,8例良性病变组织黏膜破损不显著,其中3例存在微小溃疡状龛影;15例恶性病变组织外压性改变显著,且黏膜具有程度不同的破损,具有黏膜破坏龛影,但无腔内充盈缺损情况;7例交界性病变组织腔内充盈缺损显著,且黏膜表现具有小龛影。良性与交界性病变造影蠕动均减弱。 3.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针对胃肠道间质瘤,常用检查方法为内镜检测以及CT扫描,但两者均存在一定缺陷,即检测精度较差,且对于肿瘤的大小、形状不能准确检测。在实施CT扫描之前,采用钡剂造影,其能获得更多的阳性征象,但检测特异性相对较低[4]。因此在实施钡剂造影及CT扫描时,除了要对患者病变组织、轮廓变化、管腔大小等进行时刻观察,同时操作人员也必须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即促使肿瘤的良恶性获得有效区分,这样既提升了检测效率,又能够为患者的临川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5]。 本文的研究中,30例患者中,间质瘤良性8例、恶性15例、交界性7例。钡剂造影显示良性间质瘤体积较小,表现为蠕动波变小,腔内小充盈缺损;而经CT平描,间质瘤密度呈均匀强化。CT平扫显示密度不均,且壁外或跨壁巨大肿块;增强扫描后主要为不均匀强化。因此可以看出,胃肠道间质瘤采用CT扫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钡剂造影检查胃肠道间质瘤缺乏特征性,但在初步定性、发现及定位病变方面有利,而采用CT扫描特征性较强,且针对间质瘤的定位和准确定性意义重大,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将两者联合使用。 在临床消化道间叶肿瘤中,胃肠道间质瘤较为常见,该病症以干细胞非定向分化为主要表现[1]。近些年,由于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分析CT扫描以及钡剂造影后的影像学资料,使得人们对该病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作为现阶段临床广泛使用的诊断方式,CT扫描能促使胃肠道间质瘤达到较高检出率,从而为该病症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3]。因此本文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从而对胃肠道间质瘤应用钡剂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特征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年龄为35~68岁,平均年龄为(48.12±3.18)岁。 临床主要表现:食欲减退、腹部剧烈疼痛、四指按压腹部包块感明显、大便呈黑褐色,且一些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不全性肠梗阻。 1.2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钡剂造影及CT扫描。具体为:根据1∶2比例稀释钡水后,指导患者口服200mL。然后对患者胃肠道采用螺旋CT进行扫描,间隔时间为15min/次,对其压迫相、充盈相、黏膜相进行观察。然后采用螺旋CT扫描仪(产自西门子公司)进行CT扫描,采用5mL碘海醇对患者实施外周静脉注射,将药液采用高压注射器向患者静脉血管中全部注入。以动脉期25s、静脉期70s作为扫描延迟时间,认真分析扫描所获得的影像学资料,观察分析间质瘤性质、部位、CT影像特征及钡剂造影表现。 2.结果 2.1 间质瘤性质、部位 30例患者中,间质瘤良性8例、恶性15例、交界性7例。病变组织集中部位:(1)肠道部位10例,其中位于空肠者4例,即1例恶性、1例良性、2例交界性;位于十二指肠者5例,即1例恶性、2例良性、2例交界性;位于升结肠1例,为恶性。(2)胃部17例。即11例恶性、5例良性、1例交界性。(3)腹膜部位3例,为恶性。 2.2 CT影像特征 经CT平描:(1)8例良性胃肠腔受压变窄,且胃肠局部腔壁增厚;平扫表现为边缘较规则,密度均匀;其中1例存在条状钙化灶,内部见点;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均匀强化。(2)7例交界性经扫描显示病灶肿块同时向腔内外生长,且边缘比较规则;其中1例平扫密度均匀,4例经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均匀强化;另外2例内部存在圆形不强化区或者不同强化区。(3)7例恶性均显示病灶具有较大肿块,且向胃肠腔内部侵入,平扫显示内部多发或者单发低密度病灶,且存在条状钙化。增强扫描其中3例,结果显示内有1~3个低密度无强化区,且不均匀强化者2例,不强化区轮廓不规则,而靠近胃肠壁处明显强化。 2.3 钡剂造影表现 30例患者中,8例良性病变组织黏膜破损不显著,其中3例存在微小溃疡状龛影;15例恶性病变组织外压性改变显著,且黏膜具有程度不同的破损,具有黏膜破坏龛影,但无腔内充盈缺损情况;7例交界性病变组织腔内充盈缺损显著,且黏膜表现具有小龛影。良性与交界性病变造影蠕动均减弱。 3.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针对胃肠道间质瘤,常用检查方法为内镜检测以及CT扫描,但两者均存在一定缺陷,即检测精度较差,且对于肿瘤的大小、形状不能准确检测。在实施CT扫描之前,采用钡剂造影,其能获得更多的阳性征象,但检测特异性相对较低[4]。因此在实施钡剂造影及CT扫描时,除了要对患者病变组织、轮廓变化、管腔大小等进行时刻观察,同时操作人员也必须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即促使肿瘤的良恶性获得有效区分,这样既提升了检测效率,又能够为患者的临川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5]。 本文的研究中,30例患者中,间质瘤良性8例、恶性15例、交界性7例。钡剂造影显示良性间质瘤体积较小,表现为蠕动波变小,腔内小充盈缺损;而经CT平描,间质瘤密度呈均匀强化。CT平扫显示密度不均,且壁外或跨壁巨大肿块;增强扫描后主要为不均匀强化。因此可以看出,胃肠道间质瘤采用CT扫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钡剂造影检查胃肠道间质瘤缺乏特征性,但在初步定性、发现及定位病变方面有利,而采用CT扫描特征性较强,且针对间质瘤的定位和准确定性意义重大,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将两者联合使用。

文章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网址: http://www.yxyjyyxyy.cn/qikandaodu/2020/0529/331.html



上一篇:努比亚:用实力诠释中国品牌崛起
下一篇: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的CT、 MR影像研究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投稿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编辑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版面费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论文发表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