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公益广告儿童影像的作用机制与表现

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公益广告,亦称公共服务广告,旨在向社会公众传播有益的社会观念,改善和解决社会公共利益问题,具有主动回应时代、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价值,社会影响不容小觑。① 在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亦称公共服务广告,旨在向社会公众传播有益的社会观念,改善和解决社会公共利益问题,具有主动回应时代、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价值,社会影响不容小觑。①

在公益广告的情感诉求说服机制中,共情在自我建构与亲社会行为意愿间起中介作用。②基于情感适应理论,公益广告中的负面情感效应大于正面情感效应,负面情感促使受众产生利他与利己动机。③公益广告中情感诉求相关研究以量化居多,本文将用文本分析探析其发生作用的机制。在同类公益广告中,与成年人相比,以儿童为主体的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更好。④本文以央视网公益频道中的公益广告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共有899支广告。根据传播内容和目的的不同,笔者将公益广告分为倡导类公益广告(关爱老人、传承文化、环保健康)和禁止类公益广告(禁毒、安全驾驶)。其中爱岗敬业和国税广告中儿童影像较少,不纳入本次研究。

使用儿童影像增强广告传播效果的作用机制

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指出态度系统包括认知、情感反应、态度、行为意向以及行为本身。⑤本文从前四个心理表征层面进行分析。

(一)认知:儿童影像聚焦关注

在公益传播中,传播者首先借助一些符号将人们忽视了的挖掘出来、强调出来,聚焦注意力,然后进一步发挥其影响力。传播者通常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影像激发公众对社会公德的认知。儿童具有脆弱、美好的特殊性,大众传媒借助影像把儿童塑造成“天使”“受害者”“机会性靶子”等多重角色,来加深公众的现实感知。⑥将儿童体质弱、抵抗力低的特点与环保主题联系起来进行影像化表达,更能引起公众对健康环保的重视。公益广告《青山绿水》中,儿童在大自然中天真的笑容引发受众对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思考。

(二)情感:感性诉求唤醒道德

在后真相时代,与客观事实相比,情感更能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儿童具备跨时代、国籍、地区的情感内涵。儿童寓意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弱势角色特征明显,保护关心儿童是成年人的本性。另外,大多数成年人对儿时的记忆是温暖的,纯洁美好的儿童影像在唤醒记忆、激发善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敬老爱老助老公益广告《时光流变 守望不变》通过成年人对心灵故乡的追溯,将父亲带给自己童年的天真快乐与父亲现在的孤独无助进行对比,唤起人们心中的自责愧疚,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态度:规范教育改变看法

公益广告中儿童影像的教育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儿童本身作为一个无知、空白的形象,成为被教育、被规训的对象,看似教育儿童,实则教育受众;二是儿童的弱势地位直击成年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通过揭露成年人不恰当的行为,让其意识到某些行为是对儿童的不负责任,以此促使成年人行动。公益广告利用儿童影像明晰责任、寄托情感、引发热议,激发公众对不道德行为的谴责,唤醒公众的道德意识。

(四)行为意向:集体认同形成规范

与抽象的文字相比,影像能实现更加直观、多义的表达,是建构社会认同、形成行为意向的重要方式。当一个情境定格成一个人的记忆点之后,它带来的心理认同是持久的;当一个情境定格成一群人的记忆点之后,就能形成一种集体认同。儿童天真烂漫、幼小脆弱,用儿童影像表达公益诉求,易于实现社会集体互动与集体认同,在互动与认同中产生集体压力,形成社会规范,强制个人遵守。在《中国字中国年》等文化传承广告中,教孩子写毛笔字、给孩子红包和给孩子取名字三个情境分别代表了品德传承、文化传承和习俗传承。在这里面,儿童影像具有视觉张力和情绪感染力,儿童是记忆传递的对象,是社会认同、社会规范施加的对象,同时也促使受众形成记忆、形成社会认同和社会规范。

使用儿童影像增强广告传播效果的表现形式

(一)镜头组接:叙事蒙太奇写实呈现更具感染力

视频不同的镜头组接、不同的转场切换带来不同的视觉呈现,表意也不相同。禁止类公益广告中的儿童影像多以悲剧形象出现,心灵伤害和身体伤害是儿童悲剧呈现的两种状态。心灵伤害多表达为孤独和思恋,其表现力不如身体伤害的视觉呈现强烈;稚嫩的身体直面不幸,直接有力地敲击着受众的内心。

1.表现蒙太奇,隐喻呈现。《无毒世界 完美家庭》描述了一个无人照管的小女孩遭遇意外的情节。前面6个仰拍和俯拍镜头交替使用制造危险来临的紧张感,最后没有直接呈现女孩受伤的画面,仰拍鱼缸砸下的瞬间转到黑底白字的画面——不要让毒品夺走你存在的意义。两个组接镜头用隐喻蒙太奇为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

文章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网址: http://www.yxyjyyxyy.cn/qikandaodu/2020/0713/368.html



上一篇:武汉地铁15年来的影像记忆
下一篇:人勤春早 ——脱贫攻坚贵州影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投稿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编辑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版面费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论文发表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