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改革开放的深情歌者 ——张胜友影像文学作品

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这四十年的中国影像文学发展史上,有一位作家堪称巨擘。他就是恢复高考后的77级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生,编审张胜友先生。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这四十年的中国影像文学发展史上,有一位作家堪称巨擘。他就是恢复高考后的77级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生,编审张胜友先生。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主任记者、作品版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

张胜友1948年出生于福建龙岩永定县高陂镇北山村,令人遗憾的是,张胜友先生与2018年11月6日因白血病去世,享年71岁。回顾、梳理、研究张胜友的四十多年来的文学道路,特别是他的影像文学创作,不仅对闽籍和全国青年作家的创作具有引导意义,而且对繁荣新时代的影像文学创作和新媒体创作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

为新时期的改革击鼓鸣号

其实,早在上大学之前,张胜友就从家乡福建龙岩地区文化局参与创办《闽西文艺》(后改为《闽西文丛》),开拓了“红土地”文学。1977年12月26日,在跨进复旦大学校门前夜,张胜友的散文《闽西石榴红》在《人民日报》战地副刊头条版位发表,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熔铸于闽西石榴盛开的情致之中,巧妙的构思、精致的布局和绚丽多彩的语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给读者以美感和启示。这篇散文很快被收入《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文选》(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他的散文高水平起步亮相,预示着张胜友未来创作的广阔前景和巨大发展空间。

1982年张胜友毕业,离开上海,来到北京,在《光明日报》当记者。他采写的长篇通讯登上了《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并受到时任文化部长朱穆之的赞赏。1983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的第一年,他创作了报告文学《飞到联合国总部的神奇石块》,先后收入高中语文课本、中等师范语文课本和成人高考《语文》教材。1986年,他与胡平合写的报告文学《在人的另一片世界》,记述中国五千万残疾人的现状和命运,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1987年《东方大爆炸》叙写中国人口现状、发展态势,提出环境意识与地球意识,包含忧患意识和批判锋芒,引起社会强烈反响。1988年《世界大串联》全方位关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出国热潮,反响更加强烈。

1991年报告文学《沙漠风暴》全景式、多侧面记述阿以冲突及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报告文学,获报告文学“505”杯奖。同年,他撰写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力挽狂澜》,在央视播出后,荣获抗洪救灾优秀专题片特等奖。从此,他开始了电视报告文学的集中创作。

张胜友的报告文学创作,可谓精准把握时代之脉搏,在时空与现实的交错中,如历史长卷般地铺展改革开放后的神州大地的变迁与生机。2008年推出的政论体报告文学《珠江——东方的觉醒》和《东莞:城市传奇》,以恢弘的气概书写改革开放30年来珠三角区域波澜壮阔的变革图新历程,烛照了整个华南乃至中国的改革开放历史,不仅尽展其细致入微的记者功底,也凸显了起浪漫丰富的文学家情怀和鞭辟入里的思考。

张胜友的报告文学聚焦社会热点难点焦点,无论是反映出国热潮的《世界大串联》,还是关注残疾人命运的《在人的另一片世界》;不管是聚焦反走私题材的《擎起达摩克里斯剑》,还是记述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都是前沿题材、热门题材,他急切地把所了解掌握的材料情况,用新闻和文学巧妙结合的方式加工出来,奉献给社会公众。有人说,报告文学题材选好了,就成功了一半。张胜友的选材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并写出痛点。这与他记者出身敏锐的眼光有关。

以全国改革开放的视角,为家乡的进步奋力书写

改革开放以来,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和全国一道经济社会取得了飞速发展与惊人变化,张胜友对此看在眼里,热在心头,并为此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他撰写了《石狮之谜》,对石狮这个“民办特区”情有独钟,尤其对石狮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机制的培育和完善、以民间资本驱动地域经济车轮飞速运转等新经济模式颇感兴趣。他对讴歌改革开放的政论影视片依旧一往情深,豪气不减。《海西,扬帆远航》《闽江·映像》《中国三都澳》《中国平潭岛》等十几部大型电视影像作品,充分说明张胜友对家乡的热爱和重视,张胜友高度看中福建这个既是革命老区又是改革新区的一举一动对全国的意义和价值。

大美福建,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化瑰宝琳琅满目,民风习俗纯朴厚正,文化艺术绚丽多姿,人文情怀感天动地。在这么一块多情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张胜友,对家乡人民无比热爱,对红土地无比尊崇。他把笔端对准家乡的山乡巨变,无论是琴岛厦门、热土海沧,还是神奇石狮、神圣古田、魅力平潭,福建大地的山山水水,到处留下了张胜友的身影和足迹,更留下了他的手记与诗篇,家乡深刻的变化进入了张胜友的宽镜头和长景深的影像史册和画卷。

文章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网址: http://www.yxyjyyxyy.cn/qikandaodu/2020/0928/518.html



上一篇:轻轻打开尘封的像匣 ——写给驾鹤远行的妈妈
下一篇:自我的影像 [组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投稿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编辑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版面费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论文发表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