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05/29]
-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05/29]
-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05/29]
-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05/29]
-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05/29]
CT与MR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肝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升高趋势。在中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6位和第3位[1]。肝癌的病情进展迅速、发病较隐蔽,
肝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升高趋势。在中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第6位和第3位[1]。肝癌的病情进展迅速、发病较隐蔽,不易发现,死亡率较高。因此,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CT和MRI诊断肝癌的主要检查方式,CT可发现肝内的结节病变,但易遗漏微小病灶;MRI可发现肝内小于1 cm的结节病变,准确率较高[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CT与MRI对肝癌的诊断价值,以期提升肝癌诊断的精确度,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收治的56例疑似肝癌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进行CT和MRI检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51~65岁,平均(57.)岁;病程5~12个月,平均(8.)个月。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3]中疑似肝癌的诊断标准;存在肝区疼痛、腹胀、恶心等症状;均行CT和MRI检查;临床资料完整等。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严重既往病史;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心、肝、肾、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①MRI检查:用德国Siemens Avanto 1.5 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患者膈顶至右肾下极之间进行检查,层厚、层距值分别设定为10 mm、2 mm,视野设定为40 cm×30 cm。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用高压注射器于患者肘前以2 mL/s的流率将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0.2 mmoL/kg)静脉注射至患者体内,做多期动态扫描,包括动脉期(25~30 s)、门静脉期(45~60 s)与延迟期(120 s)。②CT检查: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i AS 64排128层CT机进行扫描,先实施肝脏CT平扫,扫描球管的电流、电压分别为380 mAs、120 kV,螺距为1.375∶1,层厚为1 mm,重建层厚0.625 mm。实施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以3 mL/s的速率将造影剂(碘海醇,80 mL)注入肘静脉内,先后实施动脉期(17~20 s)、门脉期(60 s)以及延迟期(180 s)扫描。由2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分别独立阅片。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②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准确度=(真阳性人数+真阴性人数)/总人数×100%。③比较两种方法对不同直径肝癌的检出结果。④观察两种检测方法典型病例影像学图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用χ2检验,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进行价值分析。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56例患者经病理诊断共确诊40例。CT检查阳性 41例(73.2%),MRI检查阳性43例(76.8%),MRI检查阳性率高于CT检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P> 0.05),见表 1。
2.2 检测结果MRI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9%、92.5%、62.5%,均高于CT检查的69.6%、80.0%、4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1 诊断结果[例(%)]诊断方法 病理诊断结果 合计阴性 阳性CT 阴性 7(12.5) 8(14.3) 15(26.8)阳性 9(16.1) 32(57.1) 41(73.2)MRI 阴性 10(17.9) 3(5.4) 13(23.3)阳性 6(10.7) 37(66.1) 43(76.8)
表2 检测结果(%)方法 准确度 灵敏度 特异度CT 69.6(39/56) 80.0(32/40) 43.7(7/16)MRI 83.9(47/56) 92.5(37/40) 62.5(10/16)χ2值 3.206 2.635 1.129 P值 > 0.05 > 0.05 > 0.05
2.3 两种方法对不同直径肝癌的检出结果直径< 1 cm的肝癌患者MRI检出率高于CT检出率,两种方法其他直径的肝癌检出率基本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 3。
表3 两种方法对不同直径肝癌的检出结果[例(%)]诊断方式肿瘤直径直径< 1 cm 1 cm ≤直径≤3 cm < 直径≤ 直径> 5 cm 3 cm5 cm 13(40.6) 16(50.0) 2(6.3)CT(n =32) 1(3.1) MRI(n =37) 5(13.5) 13(35.1) 17(45.9) 2(5.5)χ2值 1.208 0.220 0.113 0.135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2.4 典型病例影像学检测肝癌患者CT影像图表现为肝右叶类圆形肿块影,境界欠清,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见图1;肝癌患者MRI影像图表现为肝右叶不规则占位性病灶,边境欠清,Gd-DTPA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见图2。
图1 CT影像图
图2 MRI影像图
3 讨论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不利于患者生命健康。因此,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常用于诊断肝癌的影像学方式主要为MRI、CT检查,均可结合肝脏的大小与组织状况、形态、密度差、癌变组织之间的信号进行诊断。相较而言CT检查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检出直径约1 cm的微小癌灶,但CT检查会产生一定的辐射,CT扫描下肝癌组织多呈现低密度影,偶见等密度影、高密度影,病灶组织和周遭组织的清晰度不佳,漏诊、误诊的可能性较大,存在一定局限性[4]。MRI的优势主要为图像采集信号强、支持多方位成像、不会产生放射性辐射、软组织分辨率较高等,可大幅度降低漏诊率与误诊率,可弥补CT诊断的缺陷[5]。进行MRI检查时,SE序列T2加权像多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T1加权像多为低信号。利用脂肪抑制技术,坏死囊性变为低信号,沉积为高信号。同时,从造影剂的用量上看,CT增强多于MRI。MRI增强扫描过程中注射对比剂所消耗的时间更少,对比剂的容积更小,故患者血管中团注的紧凑程度更高[6-7]。此外,CT多期动态扫描诊断的精准度基本上取决于正常肝实质和病灶强化的密度差,其强化特征大部分会在注射对比剂的较短时间内显示,在对比剂剂量偏多的情况下,很难产生对比剂团,对微小肝癌的诊断难度较大[8]。故相较于CT诊断,MRI诊断肝癌的优势更为明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查的阳性率、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T检查;直径< 1 cm的肝癌患者MRI检出率高于CT检出率,两种方法其他直径的肝癌检出率基本一致,这与刘建平等[9]研究结果相一致。
文章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网址: http://www.yxyjyyxyy.cn/qikandaodu/2021/0120/616.html
上一篇:影像还原技术在民俗民风传承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戏剧表演台词基础课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