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05/29]
-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05/29]
-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05/29]
-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05/29]
-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05/29]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苦难和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尼玛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今年76岁的尼玛,是西藏山南市琼结县下水乡久河村的村民,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久河卓舞”传承人。 “久河卓舞”是藏族传统舞蹈文化中比较特殊的一门艺术,距今已有130
今年76岁的尼玛,是西藏山南市琼结县下水乡久河村的村民,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久河卓舞”传承人。
“久河卓舞”是藏族传统舞蹈文化中比较特殊的一门艺术,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前,尼玛全家人都是斯沃家族的农奴。尼玛老人从记事起就开始为斯沃家族放牛、放羊、种地,还要通过“卓舞”表演替斯沃家族向日吾德庆寺纳税。
在旧西藏,“卓舞”带给老人的是无尽的痛苦。“那时候学‘卓舞'是为了向日吾德庆寺纳税。为了表演需要,‘卓舞'演员都要留长头发,而有些年轻人为了不再遭受这种痛苦,会偷偷把自己的头发剪掉,‘卓舞'老师便把这些人抓起来鞭打。”尼玛老人说。
西藏民主改革后,翻身得解放的尼玛通过传承和发扬“卓舞”,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担当起“卓本”(领舞者)的角色,控制着整个舞蹈动作和节奏。如今在久河村,尼玛老人已先后培养了80余名学生,并组建卓舞队,带领“久河卓舞”登上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的殿堂。队里的年轻队员们经常外出表演,见识到更大的舞台,卓舞表演也成为久河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现在,尼玛老人和女儿、女婿及两个外孙住在宽敞明亮的藏式二层楼房内。闲暇之余,尼玛老人还教外孙次仁顿珠跳“卓舞”,希望小外孙能将“卓舞”传承发扬下去。新华社发(阿伦 摄)
文章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网址: http://www.yxyjyyxyy.cn/zonghexinwen/2021/0320/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