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影像,让北京中轴线文脉“看得见”

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北京中轴线上的部分建筑。资料图片 【热点观察】 山有山脉、水有水脉,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则有自己的文脉。文脉呈现的是沿着时间轴由远(过去)及近(当下)再向远(未

北京中轴线上的部分建筑。资料图片

【热点观察】

山有山脉、水有水脉,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则有自己的文脉。文脉呈现的是沿着时间轴由远(过去)及近(当下)再向远(未来)延伸的线索,是文化的源头、过程、方向,是文化的根基和脊梁。北京中轴线就是北京这座城市历史文脉的物理化呈现。北京中轴线作为由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连成的空间线索,承载着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恰好形象地对应了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演进的脉络。而在纯粹的空间概念上,正如梁思成在《伟大的中线轴》中所赞美的:贯穿北京城南北的中轴线,完美地构建了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城市空间布局,其壮美的秩序气魄在世界上也实属独一无二。

2021年是北京中轴线启动申遗的第十个年头,申遗步入关键阶段。促进全社会认识理解传播北京的历史文化、塑造北京中轴线文脉形象的各项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与此相关的文艺创作取得了不少成果,如城市文学传记《北京传》、城市音乐传记《中轴乐章》,其中最具当下媒介代表性的影像表达,因独特的承载力、影响力、传播力,在全媒体时代受到特别关注。影像化产品在北京中轴线申遗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又该如何发挥作用?

在“向后看”中“向前看”,做好北京中轴线文脉的当代解读

影像具有独特的文化承载力和解读力,它在表达形式上的当代性,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北京中轴线解读既定历史语境,并实现突破。

当代语境的建构首先仰仗的是影像易复制、易保存、易传播的特点及影像技术的创新,同时还要依托影像在当下传播媒介中的主流化应用,包括诸多艺术形式中的影像多媒体应用。其次,影像能够鲜活地表现时空,实现对时空的“再现与创造”。从北京城市变迁、社会发展变化和人民生活现状出发,站在当下百年未有之变局的人类文明发展视角,用影像作品穿越历史长河,既可以回顾过往,又可以面对当下,还可以指向未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在解读文化方面,影像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能够在表达中避免仅仅在历史和建筑的回旋中谈中华文化,可以突破历史纵览、空间特色、建筑美学等现有的阐释角度,走出中央、皇权、秩序、阶层等概念结构,突出中正融合、和谐共处等中华美学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中华文化的当代解读。

北京中轴线影像化传承与传播,从浅层看是历史镜头的寻迹与回顾;究其深层实质,是在“向后看”中“向前看”,是哲学理念、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视像化思考。为此,从规格上,应制作北京中轴线完整的记录影像;从布局上,要在《故宫》《钟鼓楼》等单视角纪录片的基础上,围绕7.8公里中轴线上的14个标志性建筑形成分镜头,同时观照代表现代性的南北延展点;从内容上,要观照普通市民的悲欢离合;从形态完整性上看,应形成北京中轴线文脉影像化的整体方案,包括长片、中片、微电影、短视频等整体的策划和规划,并将文化的内核和发展脉络贯穿其中。

把优秀传统融入现代科技,契合青少年的影像体验习惯

影像具有有效的文化传承力。90后、00后基本为网络原住民,他们既是视觉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也是视觉文化产品的创造者,而视觉文化的形式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日新月异,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呈现快消性。2020年,抖音平台日活跃用户量超过4亿,快手直播日活跃用户量近2亿,国内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较2019年末增长1700万,达到11.56亿,其中绝大多数年龄在40岁以下。

目前围绕北京中轴线的影像化呈现多以传统记录影像为主,风格庄重、肃穆,视角偏官方,其创作群、受众群也相应地有些局限。2020年开始介入的直播形式,在互动性上也存在不足。总之,对文脉传承而言,影像化表达实际上存在断层和后劲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要切实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作用,还要发挥好青年文艺群体包括大学生群体的创作主体和消费主体作用,让影像产品契合当下青少年的审美体验习惯,比如可以以北京中轴线文脉为主题,在人工智能、仿真虚拟、沉浸交互的聚合效应中开发创作一些覆盖影像全媒介平台的长中短视频的影像集合体,除纪录片、剧情片外,还应包含电子游戏、动漫等集设计感、娱乐性、故事性于一身的影像化合集。如此,在传统记录影像之外,轻量、多频、高感性、碎片化、高黏合度的影像内容,就能够把中华文脉融入现代科技,真正实现北京中轴线文脉传承路径的创新。

文章来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网址: http://www.yxyjyyxyy.cn/zonghexinwen/2021/0324/957.html



上一篇:今年谁将引领手机影像技术发展?这两款旗舰机
下一篇:《魔界战记6》中文介绍影像公布 确定将在亚洲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投稿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编辑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版面费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论文发表 |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